第1087(1 / 2)
当然,原主也不算太差。
父亲是生产大队的会计,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接生婆。
顾家有六个孩子,四男两女,顾父顾母也都想办法给安排了前程。
原主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比大哥小了十几岁。
顾母生她的时候,都四十二岁了。
大孙子都快一周岁了,搁在农村,妥妥的“老来得女”。
这样的小女儿,一出生就注定会得到父母、乃至哥哥姐姐的疼爱。
所以,在重难轻女的农村,顾大哥都只是读了两年私塾,而原主却一路读到了初中毕业。
除了她自身爱学习外,也是因为父母宠爱。
原本,原主还想继续读下去,可惜,那时的学校早就乱了。
顾母呢,也因为意外去世了。
原主就从学校回家,料理家务,照顾老父亲。
过了两年,顾父从丧妻的痛苦中缓过劲儿来,便开始张罗女儿的亲事。
他托了好几个媒人,千挑万选的,选中了常家。
常爱国的条件,确实非常好。
除了年纪稍稍大了些,几乎没有毛病。
至于年龄大,也不是大问题,毕竟在人的认知里,年龄大的男人,更懂得疼人。
至于常爱国是军人,嫁给他,可能会两地分居的问题。
常家也有表态:常爱国已经是副连长了,有家属随军的资格。
等新媳妇过了门,婆婆稍稍教导些规矩,就让她去从军。
这样的话,不但能够解决夫妻分别的问题,兴许还能给新媳妇在驻地找个正经的工作。
顾父听了常家的回话,愈发觉得满意。
就这样,彼此相看了两次,第三次便定了亲事。
不到一个星期,原主就嫁给了常爱国。
常爱国是个不苟言笑的人,对原主也没有太多的温柔。
不过,原主可以理解。
在这个时代的北方,尤其是农村,男人都是这个样子——
大男子主义,嘴笨,脾气大,但靠得住,能够支撑起门户,为父母、妻儿遮风挡雨。
不说外人了,只说顾父,跟顾母感情好,顾母去世后,没有再娶,而是竭尽所能的照看所有的儿女。
但,就是这样的爱妻好男人,顾母活着的时候,也不曾主动的帮顾母分担家务。
油瓶倒了不扶,吃饭连筷子都不拿,擎等着被伺候!
而顾父,却已经是难得的好男人了。
他不打老婆,不赌钱不酗酒,自己省吃俭用,把钱都交给家里!
原主的几个哥哥,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性情。
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,原主早就习惯了,对于常爱国的“冷漠”,也只当是他不善言辞、面冷心热。
所以,原主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这场婚姻有问题。
哪怕婚后第三天,丈夫就离家了。
哪怕结婚六年,依然没能去随军。
哪怕自己刚刚生下女儿,丈夫就报了个刚满月的孩子回来让她养……
她都忍了下来。
直到——
拿了炮灰剧本(四)
结婚第六年,原主为常爱国生的女儿妞妞、常爱国抱回来的孩子娇娇也都五岁了。
原主已经习惯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。
对于丈夫,她倒没有太深的思念,也没有什么怨恨。
加上相亲、新婚……她与常爱国见面的次数不超过十根手指。
硬要说有什么深厚的感情,原主自己都不信。
她对常爱国就是有身为妻子的本分。
常爱国呢,除了不常回家,除了弄了个孩子回来,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缺点。
每个月都会定期给家里打钱。
扣去三分之一给父母,留下极少的钱给自己,一多半都寄给了原主。
原主呢,不是纯粹的农妇,她从小就是顾母的小尾巴。
跟着她从东村到西村的接生。
长大后,顾母也教了她一些接生的常识。
顾母意外去世后,还留下了一些“行医笔记”。
咳咳,顾母不识字,但她会画画儿啊。
她会画个小人,标注一些重要的位置(穴位),还会记录一些常用的草药。
原主初中毕业回家后,时不时就会翻看。
结了婚,自己生了孩子,原主就更有“经验”了。
偶尔兼职一下接生婆,多多少少都能补贴一下家用。
给钱、不回家,还有了娃儿……后世的女人估计都要羡慕原主的生活。
原主也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。
她是个善良的人,关键是骨子里有着“以夫为天”的传统观念。
所以,对娇娇这么一个非亲生的孩子,或许做不到打从心底里喜欢,却还是把她当做亲生女儿般的照顾。
自己给亲闺女妞妞喂奶,也不会落下娇娇。
自己给亲闺女做衣服,也会给娇娇做一件一模一样的。
说实话,别说不是亲生了,就是亲生的孩子,做父母的也很容易偏心。
原主却真的做到了“一碗水端平”。
常家父母,亲戚们、邻居们,将原主的所作所为都看在了眼里。
他们对原主都非常赞许,给常爱国写信的时候,也会对原主大夸特夸。
常爱国估计也是看了父母、兄姐的信,才会对原主愈发放心。
而这种“放心”,直接体现在他寄回来的钱上。
从最初的几块钱,到一多半的津贴,就能证明他对原主这个妻子的满意。
原主:……无所谓,有钱,还有公婆帮扶,有没有丈夫,真的不重要。
就在原主习惯了这种生活时,常爱国却忽然专业回家。
据他的说辞,是他训练的时候,受了伤,不能再继续当兵。
幸而常爱国还有安置的好工作——县公安局的公安。
虽然是县城的工作,但上头有风声,说是他们这个县要并入省城。
一旦消息属实,常爱国就是正经的城里干部了呢。
想到这些,常父常母才没有那么遗憾、担心。
原主呢,更多的还是无所谓。
她跟丈夫真的没有太过的感情。
不过,丈夫回来了,还有了好工作,一家人有机会要去省城,终究是件好事。
……才怪!
“妞妞她妈,我没有和你说实话,娇娇不是我战友的遗孤,其实她是我救命恩人的孩子!”
“她的妈妈救了我,自己却走了,我、我欠她一条命啊!”
常爱国回家后,没有急着去单位报到,而是先抱起娇娇就是一通检查。
五岁的女娃儿,白净、漂亮。
穿着的衣服虽然不是簇新的,但非常干净。
还有手指缝里,没有一丝的污垢。
常爱国哪怕存着挑剔的心思,见了这样的小女娃儿,也必须承认:妻子确实没有亏待娇娇。
但,这还不够!
常爱国要的,可不只是“没有亏待”。
而是“优待”。
所以,他把“真相”说了出来。
并恳求妻子:“妞妞她妈,咱们苦点、累点没关系,可千万不能委屈了娇娇啊!”
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