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(1 / 1)
苏清之左思右想,没想出个所以然来。但是呢,前来召唤的侍卫亲兵一直催促苏清之赶紧赶赴洛阳,等袁绍抢了先机就不美了。
他孝顺,给足他时间侍疾。
有不是什么好事,他疯了才抢机会表现。反正袁逢最喜欢袁绍这个儿子,因着过继,还觉得对不起这个儿子呢!
苏清之不想去洛阳但不得不去,万幸准备动身的时候,卫璎玑查出有孕,于是乎,卫璎玑就没有跟着一起,而崔氏则继续留在清河郡照顾儿媳。
由于离开之时清河郡还在下雨,且一路上,哪怕出了清河郡,依然会碰到下雨的天气,因此此次前往洛阳的路程走得十分的慢。大概晚了袁绍10天左右,才抵达洛阳。
袁逢的确病了,且是伤寒。
可别小看伤寒,在缺乏药物的古代,普普通通的一场伤风感冒,就会要了人命。
万幸洛阳是东汉国都,供职太医院的太医,医术还是挺不错的,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,袁逢算好了。
就是食欲不振,吃不下东西,导致人看起来有点憔悴,并且瘦弱,仿佛一阵风都能将他吹倒。
哎,作为南方人,袁逢的身材算是可以的了。结果,人一瘦,感觉比骷髅好不了哪儿去。
当然了,这是苏清之的感觉。并且是偏见。
来了。袁逢语气淡淡的问。你阿母没跟着一起过来?
璎娘怀孕了,阿母怕路上奔波,累了璎娘,就留在清河,没有跟着儿子一起来洛阳。
袁逢点头,还是那副淡淡的模样儿。
苏清之也不生气,反而挺关心的询问袁逢的身体。
其实袁逢叫两个儿子来洛阳给他侍疾,只是借口而已。最近洛阳风起云涌,朝廷上的气氛十分诡异。
袁逢觉得要变天了,为了汝南袁氏多争取点利益,袁逢就以得了风寒,想念儿子,想让儿子侍疾为由,派人分别到汝南郡、清河郡请回袁绍和袁术。
袁绍超级乖觉,一接到消息就出发,比苏清之提前10天抵达洛阳;而苏清之,袁逢一问怎么来得那么慢,苏清之就回答说:
一路上,时不时就遇雨水天气,不好冒雨赶路,只能断断续续的走。顿了顿,苏清之居然来了一句。好在赶得及时。
什么叫赶得及时。意思是指苏清之没来迟,没有赶上袁逢正巧去世。
袁逢没听出来,或者说根本不觉得最蠢的儿子,会有这样的心思,暗搓搓的希望亲爹最好赶紧死了。
公路的确赶得及时。袁绍笑着道:再迟点,阿耶都要痊愈了。
苏清之微微撩起眼帘,特别冷静的看着袁绍。
袁本初,不愧是你,就是会说话。苏清之轻笑起来。我就比不上了,等明儿有机会的话,定要好好向袁本初你讨教一二。
袁绍同样回以微笑,两只狐狸心照不宣,在争锋相对上特别的有默契。并且十分明显,袁逢却好像不知道似的。
或者说,他认为这是正常的情况。兄弟之间互相争斗,完全没有任何问题,有争斗,才会有更深的兄弟之情。
苏清之不清楚袁逢的脑子居然与众不同,来到洛阳后,苏清之并没有过多的和袁绍争夺父爱。
感觉不值得,苏清之就开始隔三差五的拜会蔡邕。也没有用什么借口,毕竟苏清之娶的妻子出生河东卫氏,而蔡邕之女蔡文姬,则许配给卫氏嫡脉的唯一子嗣卫仲道。
卫仲道这家伙是真≈iddot;体弱,苏清之来的时候,卫璎玑还挺忧心卫仲道的身体情况。苏清之给了一瓶药,人参养荣丸,一共30颗,让卫璎玑派人给卫仲道送去。服用一瓶后如果对体弱的情况有帮助,就让卫仲道来清河郡,有他这个做姐夫的,给他好好调养。
想来这个时候,卫仲道已经收到人参养荣丸,并且已经吃了好几颗。
扯远了,总之苏清之借着卫仲道这家伙,成功和蔡邕搭上线。蔡邕是位致死仍少年的文艺青年,特别喜欢谈天说地并讨论诗词歌赋。
苏清之不想当文抄公,表示自己文采不是很好,不过人很有容人雅量,还望蔡邕给他引荐几个徒弟做幕僚。
蔡邕应了。也是挺巧,这个时候,苏清之才知晓,原来郭嘉是蔡邕的弟子。而卫仲道,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,也是蔡邕的徒弟。和郭嘉的关系还挺可以。
蔡邕推荐的幕僚,就是郭嘉和卫仲道!
当然,卫仲道不用说,肯定要跟着苏清之混。但是郭嘉拜托,机会都送上门来,苏清之如果不把握住,那就是个蠢的。
郭嘉啊,可是曹老板的重要谋臣,没有之一。苏清之很想知道,自己在曹老板创业之初,就把郭嘉给挖墙角,曹老板嘿嘿嘿,还能不能像历史那样,成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或许还会,但绝对不会像历史那样,走得及其的顺利。
多谢蔡伯父引荐。苏清之真诚道谢。
目前郭嘉年龄挺小的,还不到弱冠之年,所以苏清之高兴的收下郭嘉做幕僚后,转而挺认真的展现自己的本事。具体体现在,想方设法的坑袁绍。
袁绍和袁术, 以前不对付,现在呢,换做苏清之和袁绍, 同样不对付。而且苏清之这个人特损,坑袁绍那是不走寻常路, 袁绍夜探寡妇家,苏清之就亲自堵门, 引得袁绍叽里咕啦差点摔茅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