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3章(1 / 1)
没什么。真的没什么。白仓吱吱喳喳的辩解:我就是听了礼部的人说什么这回恩科有很多有才华的考生,一时好奇就去看了
结果如何?苏清之并不怎么感兴趣的问。
白仓无奈极了:我怀疑礼部的大部分官员,眼神有问题。
苏清之:嗯?
这下子苏清之感兴趣了,赶紧追问:怎么回事?详细说说。
还能怎么回事。白仓又吱吱喳喳起来,情绪激动得,都忘了自己会说人话。选士的时候,居然又要看脸又要看才华。樊公超级有才华,可因为相貌上的瑕疵被主考的官员直接划去。
还有这事儿。苏清之讶然,倒是没想到自己居然不知道顺利的恩科还发生了这种事。
你把你口中樊公的资料给孤,孤好好查查,要是真像你说的那样超级有才华,孤必然补偿他。
白仓当即叽叽喳喳,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苏清之。
接下来,苏清之自然开始亲自查。
苏清之的速度还是挺快的,很快就查清楚的的确确有白仓说的那回事儿。
当即就暴怒,丝毫不给那位直接将樊公名字划去的官员留任何面子,直接一撸到底。
昔日唐高|祖主持科举,钟馗考中状元,却因为相貌丑陋,被喜欢长相俊美的唐高|祖给罢了状元郎的位置,钟馗不堪受辱直接撞柱而死。孤不知道李大人是怎样的心态,莫非是觉得孤好说话,或者觉得自己堪比唐高|祖?
这话真的算诛心之言,反正李姓官员不敢再喊冤枉,而是老老实实的认错,承认自己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。
苏清之冷哼,到底没有赶尽杀绝,罢了李姓官员的官,虽说一撸到底和被罢官没什么区别。
樊生想去哪个部门?
苏清之话锋一转,却很和蔼可亲的询问樊公。
出乎意料的是,樊公选择进入镇妖司。
苏清之略显诧异,倒是樊公很见机的将自己的师承说了。
原来师承钟馗天师。苏清之了然:这么说来,樊生的确适合镇妖司。
作为镇妖司的二把手,四驸马是有资格上朝,并且参与政事的。不过平日里,四驸马并不耐烦上朝,没曾想今儿心血来潮跑来,结果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大好事。
当即眉笑眼开的道:太子殿下,君子有成人之美,不如就答应,让我领着樊生回镇妖司。
苏清之翻白眼,孤说了不同意?
多谢太子殿下。
四驸马果断道谢,随后退朝后,果真亲自将樊公带入镇妖司。
而那位以貌取人的李大人呢,简直懊恼悔恨得不得了。要是早知道樊公的目标是入镇妖司,他哪里会当蠢人,越俎代庖的将樊公参加殿试的名字划去。
这下好了,已经在太子殿下那儿挂了名。旁的不说,最起码要好几年才能够官复原职。
李大人悔恨万分,竟然没几天就病了。
得知此事后,四驸马还挺狭促的给李大人送礼,让李大人快点痊愈,不然的话,苏清之这位太子殿下心中,又要落得心胸狭窄的美名了。
一听这话,李大人差点吐血,但因为四驸马并不是靠宝和公主立足朝廷的,而是因为镇妖司,只得忍了,并用自己一定会官复原职的幻想来勉励自己。
然鹅怎么说呢,已经进入了苏清之的用人黑名单,李大人又怎么可能官复原职。所以呢,李大人想了念了后半辈子,直到死得时候,还是没能得偿所愿。
毕竟大宋别的不多,就钱多且人才多。真的不缺他这么一个喜欢以貌取人的官员。
而且由于苏清之雷厉风行撸人官职的动作,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心中有些小九九的官员,又变得安分起来。
一直到大辽使臣突然来访,那些个胆子小却又小心思很多的官员们,又重新活跃起来。
苏清之见此,简直那叫一个无语。索性懒得理他们,就干脆利落的召见辽国使臣,问他们突然不打招呼的跑来大宋,是想干什么。
大宋和大辽一直不对付, 最早的原因,要追溯到大辽萧太后当政时期。具体原因,不方便一一阐述, 反正就知晓大宋和大辽一直都不对付就成了。
至于西夏,由于和辽国、大宋以及吐蕃诸部、西州回鹘等接壤, 导致立场方面,有点儿左右逢源。
也就是说, 西夏和周边国家的关系, 都相对比较好。不像大宋和大辽,那简直
这么说吧, 大宋想弄死大辽,没势力, 大辽呢同样想弄死大宋,实力倒是有了, 但是吧, 大辽穷。
大宋地处中原腹地,风调雨顺,偶尔遭灾,也会很快的解决。而大辽,位于北方。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, 且辽国百姓大多以放牧为生,能种地。但是呢,到底比不上一直以来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中原腹地。
由于地处苦寒,放牧都需要看老天爷吃饭。要是遇到提前到来的大风雪天气,草原上牛羊大面积死亡后, 缺衣少食的情况下,就将目光对准了中原腹地。打草谷的说法由此而来。
每逢天灾, 特别是快要入冬的时候,北方的游牧民族,便是南下打草谷。不管是吃的穿的,还是女人孩子都会被抢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