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(1 / 1)
苏清之没有愤怒的情绪,相反还挺高兴,甚至期待着庞太师沉不住气,打着帮忙的名义处处使绊子,这样的话,苏清之就有很好的借口,收拾庞太师。
结果
啧,只能说白期待了。庞太师不愧是老奸巨猾的人物,并没有处处使绊子,相反还挺有眼色的处处妥当。
对此,苏清之还能怎么着,只能应了庞妃的要求,将失母只有几个月大的十五公主交给庞妃抚养,并且追封十五公主生母为妃。
父皇说了什么时候回宫没有?苏清之询问御林军统帅。
回禀太子,官家说了,他会在金秋十月的季节,从别宫回来。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,他就待在别宫避暑。
苏清之:孤记得别宫是围着温泉修建的吧。
御林军统帅点头。
苏清之失笑:温泉别宫避暑,得了,果然是孤的好父皇能干出的事情来。既然父皇不愿意回宫,那就好好在别宫住着,孤呢,还是乖乖的留在宫里批阅奏折吧!
四月初, 大雨。
早上起来,苏清之皱眉看着淅沥沥,将天幕颜色都掩盖住的倾盆大雨, 不详的预感越发浓厚。
太子殿下,秦大人打发人来禀告, 说是作乱的妖孽已经伏诛。此次下大雨,应该和那作乱的妖孽并没有关系, 说不得是自然现象。
这雨已经下了三日。苏清之有些忧心忡忡的道:这才春耕没多久, 种下的种子,大多才刚刚发芽, 如今这凶猛的雨水一泡,只怕刚刚长出来的根, 都会被泡烂。
汴京其实就是后世的河南。按照华夏地图来讲,属于南方。汴京人喜吃稻米, 小麦也种, 只不过嘛种得少,大多都是磨成面粉,用来做馒头包子或者炊饼,面条之类的,说时候很少见。
苏清之忧心, 自然是忧心水稻育苗阶段,被雨水哗啦啦的全部冲毁。如果毁了,全国范围内补种,所需耗的粮种真的是个天文数字。
特别是江南一带他丫的,良田基本改种桑麻, 如果江南一带,也是像汴京这般大雨连绵, 那么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。
即便江南一带,没有像汴京以及周边一带大雨连绵不绝,后续的话,草(一种植物),良田都没有种粮食,而是种的桑麻
问题来了,本身这几年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一带,粮食勉强维持平衡,偶尔会需要外地匀调粮食
其他地方遭灾了,江南一带没遭灾也麻烦。同样遭灾更加麻烦,反正不管江南一带遭没有遭灾,后续都
想到这些,苏清之那张略显稚嫩的脸庞,又开始浮现一言难尽。
孤一想到天灾人祸,就脑壳疼。苏清之转而对跟着他的总管太监说:天灾暂且不说,那是大自然的规律,可这人祸我特么
忍不住暴粗口的苏清之此时根本就不顾及形象,很不客气的继续说:孤听四姐夫说过,江南一带工厂林立,且当地商人都和当地官员私交甚密。很多商人开办的厂子,当地官员都参了股。有的甚至只每年收取几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的孝敬钱。
去年国库收入5000万贯,父皇欣喜若狂
说到这儿,苏清之发出一连串的冷笑。
总管太监赶紧倒茶让苏清之润润喉咙。
苏清之接过茶盏,却没有喝,而是拿在手上,神色莫名。
接着说:好了,结果仅江南一带,当地富商给与当地官员的孝敬钱,就是大几百万贯。怪不得孤要提高商税,一个个的跟扒了他们皮一样,嚷嚷着说什么官家/太子殿下不可与民争利。孤看,是不能跟他们争利才对。
阿这
总管太监姓吴,叫吴来,人称老吴。
苏清之说的话,老吴可不敢接口,只是低着脑袋,听苏清之发泄满肚子的邪火。
白仓。苏清之却是突然叫起他养的仓鼠精。跑哪儿去了,赶紧出来,孤要问你事情。
原本正趴在奏折堆底下睡觉的白仓赶紧挣扎小小的身体,从奏折堆里爬了出来。
来了来了。白仓吱吱叫唤,还吐人言。咋了太子殿下,你又想出收拾官员的花招儿了?
别动不动就说我想花招儿收拾人。苏清之不承认这个,赶紧道:前段时间,你不是代表孤去了大理看望段誉嘛。孤且问你,大理那边的粮食收成如何?
很好啊!白仓振振有词的道:你给的土豆种苗,段誉一收到,就马上安排人种下,现在的话,应该长起来了叭!
苏清之蓦然想起后世在大理旅游时,吃当地特色的五彩蘑菇汤锅。除此之外,折耳根配炸土豆,味道挺不错的。
后世的话,云贵川渝那边号称西南f4,口味相近,基本上土豆已经成了当地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。
这样想来,好像自个儿提前将土豆带到了云南。
是好事。
苏清之的心情稍微好了那么一丁点。
然后又道:孤害怕这场雨欲言又止的,就是想让人猜。
白仓歪歪脑袋,圆滚滚的身体隐藏着吃货的属性。
这场雨咋了,最多再下三天,就不会下了。白仓又道:太子殿下有什么好担心的,左右不过大雨过后重新补种粮食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