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3节(2 / 2)
郑熹指对面的座位:“你还与我客气什么?”
祝缨也坐了,问道:“什么事,要您亲自跑这一趟?”
郑熹轻声道:“阿娘,病了。”
“老夫人?老人是偶有病痛的。”
郑熹道:“恭安公主出降,永王纳妃,两件事,还支应得来么?”
祝缨好像意识到了什么,马上答道:“当然。”
“那就好,”郑熹露出一个嘲弄的笑来,“只怕冼敬又要上火了。”
“先帝定的,他能如何?”
郑熹道:“结了婚的还能离呢!他也短视,只知道盯着我们,却不知道陛下也在盯着所有人。”
“您何出此言呢?”祝缨见他看着自己,不假思索配合地问道。
郑熹道:“陛下,越来越有乃祖风范了。”
“谢天谢地,总比先帝朝……”祝缨又住了口。
郑熹却摇头说:“只是有点模仿的影子,偏又不是!我那位舅舅,总能把握一切。大家听他的就行了,今上毕竟年轻,陛下能够乾纲独断了,要我等老臣何用?”
祝缨马上就懂了郑熹的意思:他不想皇帝这么快地树立基于皇帝本人能力的权威把权柄收回去。
名义上,天下都是皇帝的臣子。但是实际上,一旦有“党争”出现,就代表这些“朋党”有了自己的意志,不再是皇帝的“自己人”。
名义上都是他的臣子,实际上各行其事,其实想影响皇帝,让皇帝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。
今上的祖父在世的时候,大臣们也各有各的利益,以姻亲、同乡、师生等等有关系各自结成团伙,却都远远达不到“朋党”的地步。这些大臣——以丞相为代表——皇帝说什么,通常都能支使得动。是大权在握。
先帝的时候党争已现,先帝努力栽培的“自己人”无大能为,他想要干什么,大臣——尤其是丞相——有一个反对的,这个事儿就干不成。是失权。
如果你是大臣,又觉得自己是对的,是不是反而会觉得有章法主见的皇帝太碍事?
当一个皇帝从后者变成前者的时候,大臣会不会失落?
郑熹就是觉得新君还太嫩,该多听“老臣”的建议,但又希望他有一点判断力,通过判断赞同自己、别被其他人左右。
祝缨也有些惆怅,她也不太期望皇帝很快就养成势力,那样她就危险了。皇帝,还得是一个“弱而好强”的状态对她比较有利。
她与郑熹的立场竟出奇地一致,因而能很快理解郑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