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节(2 / 2)
风评。
到了估计好的日子,他便马不停蹄地又赶回了行辕——本州的考试,开始了。
这一天,天公作美,风很小、太阳很好。
祝缨率众到了官学里,与阳刺史等官员碰了个面,先祭拜孔子,再宣布考试。
考试分三天。官学生早有身份验证,拿名帖直接入场。贡士有阳刺史筛选过了,也可拿名帖入场。此外还有一些本地的士子,持名帖与本地官员、士绅的保书,也可入场。
时间虽然仓促,但是北地平坦,交通比南方便利得多,通知下去之后,到场的考生着实不少。州学、县学生便有二百多人,再有十名贡士,又有数十学子,人数达到了三百。
而祝缨也只打算在其中选四十人。
先讲规则,不得作弊,糊名。
祝缨亲自坐在上面,听着外面唱名,忽然指着其中一个考生道:“带他上来。”
阳刺史问道:“大人看他与众不同么?”
祝缨笑着摇了摇头:“拿名帖来看。”
此人唱名,说是某县乡绅之子,但是祝缨看他的样子却是不像的。读得起书的人家,家境一般不会差。当然也有像她这样偷听的,以及梧州一些靠宗族周济的穷孩子。总的来说,都比较体面。
这一位样子也算端正,但是行动间略带一点局促、警惕。腰会不自觉腰一下,脖子会不自觉低下去,肩膀、两臂往内收,这是在安逸的环境中很难养成的特质。
再看他的衣着,新衣,像是士绅人家能穿得起的,但是他行动间总有点不自在,不停地在理衣服。好像很难得穿这样的衣服似的。他脚上的鞋子也是新的,走路也带点不适应。
阳刺史问道:“你是何人?”
这是一个未留须的年轻人,大声说:“晚生某县李生。”
祝缨突然问道:“你爹叫什么?”
这人马上张口:“崔五……”他猛地卡住了!
阳刺史道:“怎么会说不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来?查!谁与他同乡?!不对!你姓李?你爹怎么姓的崔?赘婿吗?”
很快便被查出,此人姓崔,乃是个替考的!
近年来,普通人出仕愈发地难了,丘一鸣从南往北跑了这一趟,祝缨再出告示,许多人心思便活络了。决心抓住这次机会。
李家是本地的乡绅,儿子却有些愚笨,但是书僮崔某机灵,便将崔某充做己子推来应考,许诺之后会给崔某放良。反正天使是使者,过不多久就回京去了,他家安心在本地做着官。完美。
哪知道祝缨闲着没事去监考,给看穿了!
下面一阵“嗡嗡”,惊叹之声扩散开了去,很快,许多人就知道这场故事。
祝缨将李某名字记下,阳刺史派差役去拘拿李某父子。
祝缨道:“继续吧。”
考生们还在陆续进场,施别驾便与陈放在一处闲聊:“祝公真是耳聪目明啊!”
陈放低声道:“这对叔父而言可不算什么,叔父本就是大理寺出身,祖父在世的时候曾亲眼见过,他只往地上看了一眼,便能抓到凶犯。”
金良听了,插言道:“可不是!那次我家被人……”讲到这里,金良突然想起来,不对,那不是陈家的家丑么?
施别驾问道:“将军家怎么了?”
金良顿时拐了个弯儿:“偷了,就是大人给找回来了。还有……”还有当年郑熹他舅家,哦,也是家丑。
金良又讲回了龚劼案中,祝缨带人找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。
他们一讲,苏喆和祝青君也有得说,其中以祝青君的故事最多:“……就这样,几个流放的逃犯都被拿下了,吊到杆上!从那之后,就没有外人敢到福禄县作恶了!”
这些都是祝青君从花姐处听来的。
花姐看祝缨,无一处不完美。如果某件事情不能圆满,那一定是别人没有配合好。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祝青君,祝青君本就敬服祝缨,如今说来更是只有好话。
一旁姜司法摸了摸脖子,心道:这大人是什么癖好?跟杆子杠上了……
……——
一群人与本州官吏讲了三天的故事,考完了试,祝缨召集了人手来阅卷。陈放、卓珏等几人都被拉了来批卷子,施别驾、阳刺史也不得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