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门之士[科举] 第67节(1 / 2)
柳贺一直将两人送到了通州码头。
“贺哥儿你不用再送了,三年之后我还会和诚甫一道过来的,你就等着吧。”纪文选倒是一直嘻嘻哈哈,见柳贺也要跟他们上船,他连忙将柳贺推了上去,“你要说的话,我会转告你娘的,家里有事我也会托人写信给你,你就安心在京里待着吧。”
“还有我。”施允也道,“你只管安心就是。”
柳贺笑道:“有你们两个一道,我怎么会不安心?何况我又不会三年不回家。”
不过柳贺估摸着,新入职的官员,想休假也不是那么容易。
大明朝对官员可谓优待之极,明面上的公假不提,省亲、祭祖、迁葬都给假,但是假期的长短和官员的工龄是挂钩的,柳贺这种初入职场的新丁想休长假可不容易。
不过大明官员向来是一边做一边歇,干几年得罪了权贵就回老家去,再过几年就起复,还有如董份这样官声不行不能起复的,照样靠鱼肉乡里过得有滋有味。
“泽远。”纪文选将行李搬至船舱中时,施允忽然将他叫住,“三年之后,等我与你翰林院相见。”
柳贺伸出拳头,与施允轻轻相碰,正如两人读书时做过的那样:“嗯。”
……
施允和纪文选回了江南,柳贺无处可去,便依旧住在镇江会馆中。
恩荣宴后,新科进士们要去鸿胪寺学习上表谢恩礼仪,作为状元,柳贺收到了隆庆皇帝赐下的朝服与进士宝钞,朝服乃是内造,为绯罗袍,圆领,白绢中单,还赐了槐笏一把,纱帽一顶,药玉一副。
到了谢恩当日,柳贺上了一封谢表,对他来说,写贺表可谓轻而易举,但他的贺表还是由礼部先审核过一遍才上呈。
上表谢恩之后,柳贺还要率领他这一科的进士谒国子监,谒先师庙,行释菜礼,待这些程序都走过一遍,恩荣活动才正式告一段落。
而对于众士子而言,最激动的时刻还属立石题名之事,隆庆五年这一科殿试结束后,礼部便托工部在孔庙碑林上刻上新进士的姓名与籍贯。
这便印证了白乐天那句“慈恩塔下提名处”,不过北京孔庙碑林中多是进士碑,而西安城的碑林则有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,柳贺练字时也临摹过《多宝塔碑》,可惜柳贺至今还未去过西安城,殿试之前,他只去过江南一带的几座府城。
和上辈子比起来,这辈子他去过的地方实在是少,实在是因为交通太不便利了,无论坐马车还是坐船都是对忍耐力的煎熬。
……
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始建于元代,秉承的是“左庙右学”的古制,在明初,进士碑原先是立在皇城外供百姓观览的,后来经过日晒雨淋,进士碑已看不出原本模样,朝廷便下令将进士碑立于国子学中,一方面是叫进士们的风采为后继学子知晓,另一方面也有勉励国子生之意。
工部督刻的进士碑制作可谓迅速,若放到嘉靖四十四年以前,进士碑都是后补的,因而进士们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名字碑石题名。
只见碑石之上,刻着“隆庆五年辛未殿试,策试天下贡士柳贺等四百名,第一甲赐进士及第,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”,在这之下,众进士之名一一列出——
第一甲,柳贺,镇江丹徒县。
张元忭,绍兴山阴县。
邓以赞,南昌新建县。
对于进士们来说,这无疑是光宗耀祖的时刻,即便数百年后他们化为尘土,有人来到此地,看到
此碑,便知某年某地曾有某人中过进士。
虽状元之名在一榜中最为煊赫,然而能够碑林题名是众多士子毕生追求,看到这一幕时,众人心中都十分激动。
碑林题名后几日,新科进士中的前三甲便前往翰林院报道,其余进士则分配到各部及通政司、都察院与大理寺观政三月,中进士后的新鲜感彻底淡去,开始进入常规的社畜生活。
……
此时的镇江府城一片宁静祥和,西津码头人来人往,街上采购的、闲逛的、步履匆匆的各色人等齐聚,长江波涛滚滚,岸边的柳树早已抽出新芽,正是一片春日的美好景象。
清风桥柳府内同样静谧。
柳家当家娘子杨尧正在细算名下一间铺子的账务,忽然听得门外一声响,就见纪娘子自院外过来:“尧娘,别成日坐着,对骨头不好,你在家若是无趣,就去找亲家公亲家母说说话,不用成日陪我。”
自柳贺中了应天乡试解元后,挂着解元匾的柳家境况自然是一日胜过一日,在府城读书人中,这解元第更是有名,尤其遇上县试、府试开考的时候,清风桥常常被赶过来的士子堵住路。
镇江府城的百姓开玩笑说,清风桥如今恐怕比去金山寺烧香还有用,毕竟是两位解元居住过的地方,南直一省的文运恐怕也对此地有所偏好。
柳贺上京赴考之后,杨尧放心不下一个人在家的纪娘子,最近去娘家的次数就少了一些。
杨尧与纪娘子之间相处可谓融洽,纪娘子虽心思都在柳贺一个人身上,却不是那等爱找媳妇麻烦的恶婆婆,杨尧听柳贺说过,公公与婆母之间感情甚笃,因而婆母也希望他们夫妻能够恩爱。
与柳贺成婚两年多,杨尧对如今的生活可谓满意。
柳贺读书刻苦不说,待人也极是贴心,她父亲杨乡绅已经是很照顾妻子的人了,却从未替她娘打过一盆热水,在家中也须得她娘先起了才行。
柳家却不是如此,柳贺明明已经是会元了,在家却没有一点脾气,孝顺母亲,也极尊重于她。
杨尧未成婚时也有几个闺中姐妹,便是她成婚后也常听姐妹说起婚后的苦楚,夫君本人上进的,家中穷不说,公婆也难讨好,若是嫁到大户人家的,夫君毫无进取心,污糟事也有不少。
反倒不如杨尧活得舒适。
纪娘子见日头渐渐高了,便道:“这几日天好,尧娘和我一道去外面逛逛。”
杨尧笑道:“好。”
纪娘子常和她一道出门,若是路过衣料铺子就带她进去,路过首饰铺子也是如此,总会给她买些什么,杨尧一开始自然是拒绝的,可纪娘子却觉得她年纪轻轻打扮起来才好看,也未必非买那些昂贵的衣料首饰,有些精致的花样纪娘子都觉得和她很配。
“贺哥去京城有一段时日了,也不知考得如何。”柳贺进京这么久,杨尧还是第一次从纪娘子口中听到这话。
她原以为纪娘子是不担心的。
“相公定然能考中的,娘安心等着便是。”
纪娘子看她一眼,笑道:“你和贺哥一样,只喜欢说好话哄我。”
不过她听了的确很高兴。
其实纪娘子对柳贺考中举人这事已经很满意了,因柳贺中了举,纪娘子在乡里人面前都挺直了腰杆,族老们夸她把柳贺教得很好,但纪娘子自己清楚,这事没她什么功劳,都是柳贺自己刻苦。
但纪娘子也希望柳贺三年的苦读有回报。
她是母亲,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都好。
杨尧却想到柳贺上船那日和她说的话,他说要中个进士回来,她便真的信他。
只是……若他能早些回来就好了。
……
金殿传胪之后,考生中进
士的捷报便自京城传至各驿,进而传至众进士的家乡。
隆庆五年这科会试录了四百考生,归到两直十三布政司,平均一省也只中了二十多进士而已,于各省而言,这些新进士将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