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页(1 / 1)
“听说这次秋狝,你把额哲的女儿赐婚给了惠郡王的儿子?”
惠郡王也有皇家血脉,却不是卫傅他们这一支的,往上要追溯到太上皇祖父那一辈了。
“确有此事。”
“听说,你后宫里至今还只有你皇后一人?”
听说这么多,自然是听留守在京城的那些大臣们说,太上皇比他们先回到京城,这期间恐怕找上门告状的人不少。
卫傅心知肚明,却也没有否认。
“确实如此。”
他本以为太上皇要说什么,谁知对方却只是点了点头。
“额哲的女儿赐婚了也就赐婚了,科尔沁部这些年也从大燕身上占了不少好处,人心不足蛇吞象,还想往皇帝后宫塞女人,不用惯着他们,该赏脸赏脸,该敲打就敲打。”
太上皇拍了拍腿,神色淡定却又难掩睥睨之色。
“至于你后宫无人这事。没人规定皇帝一定要三宫六院,起初后宫的设置不过是为了繁衍子嗣,也是为了得到各方势力拥护,毕竟统合各方势力最便捷的方式,不外乎联姻。
“就像当初的科尔沁部,大燕需要借助其力时,给其一二安抚也无妨,若是不需,这些安抚也就不用给了。
“那些文臣为何一向喜欢和武将作对?皆因强大的武力就是一把时刻悬在他们头上的刀。文人总说,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,那是因为兵不用跟他们讲道理,手里的刀便可说一切道理。
“一个皇帝,缺了文臣不行,因为治国安邦需要文臣的脑子,但太过重文也不可,听多了文人的那一套,便喜欢用阴谋走捷径。
“你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,没有强大的武力,就只能用自己的后宫来平衡各方势力。”
当着卫傅的面,太上皇也一点都不掩饰他对元丰帝的鄙视。
“男人大丈夫,若是喜欢女色,纳回来倒也无妨,若只因一些困难,就另辟蹊径走捷径,终究是自断双臂,自取灭亡。一个男人,若只能用女人来平衡势力,以及获取别人的效忠,与那倚楼卖笑的窑姐又有何不同?”
“这一点,你没有学他是对的。”
说到这里,太上皇看了过来。
后记九
太上皇的话虽难听, 但不得不说很有道理。
一个皇帝若需要拿后宫来权衡各种势力,确实显得太弱。
而君弱臣强, 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至于元丰帝的弊端, 与他本人性格有关,其实也与大燕处于和平年月太久有关。
一个王朝的建立,自然少不了兵戈战火。
众观历史, 每个王朝的前两代君主, 大多武力强大,性格强势,杀伐果断, 都是上马能杀敌攻城略地,下马能安邦治国。
这是惯例, 因为若不强势,武力不够强大,是不可能开国建朝。而建朝初期, 百废待兴, 人心势力混杂,若不够强大,这个王朝很快就会覆灭,也不可能会延续下去。
等到了王朝中期,这时该扫除的后患已经扫除了, 王朝的框架根骨也已完善, 这时候出生的龙子凤孙们,他们没见过乱世,出生时已是人上之人。
就好比元丰帝, 好比曾经的卫傅。
他们出生在皇宫, 出生便是万人之上, 受众人拥戴,懂事后该考虑的是如何讨父皇欢心,如何在一系列宫斗、政斗中保存自己,他们争斗的地方不过是小小的一个京城,又或者只是一个皇宫。
而黎民百姓乃至天下,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个个的符号。
他们离这些东西太远,顶多会想想哪个人能为我所用,又或是这股势力不能被其他人抢走。
其他的想不到,也看不到。
久而久之,他们隔绝于世俗,傲立于万人之巅,他们觉得孤独、寂冷的同时,也会变得冷血自私,变得短视平庸。
他们以为自己站在绝巅之上,俯视天下,实则他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京城,那么一小撮人。
他们以为通过这一小撮人就能控制天下,殊不知一小撮终究是一小撮,而天下很大,人也很多。
……
诸如这样的交心,是两人之间从未有过的。
正确来说,从太上皇夺了位之后,二人便再未交心过,而类似这种教诲也已经许久未发生过了。
犹记当年,卫傅还是个不太得宠的太子,太上皇还是宣王,是一个关心侄儿的皇叔。
曾经,在两人的相处中,太上皇对卫傅灌输过不少类似这样的观念,只是因为零碎,所以不明显罢了。
这些观念或许不明显,却影响卫傅至深。
就好像曾经,他即使生为太子,依旧天性善良,对弱者乃至地位低下的人有怜悯心、有容人之量。
这样的人乍一看去或许软弱,或许稚嫩。
可恰恰也是因为这些,他能与命运悲惨地位低下的人共情,同时也是因为能共情,所以他在跌入低谷,能很快地融入市井民间。
所以他在跌入谷底之后,能依旧不放弃不气馁。
自古以来,都少不了一些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,被圈禁被放逐的人不久之后就郁郁而终的故事发生。
他们为何会郁郁?不过是承受不了从云端跌入谷底,不过是觉得天下负我,自身境遇凄惨罢了。
可你惨,这世上还有比你更惨的人。
老百姓们不惨吗?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52shuku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假面的盛宴 种田文 甜宠文